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造船完工量2413万载重吨(DWT),同比下降3.5%,占世界市场份额的51.7%,领先韩国(26.5%)、日本(17.6%)。新接订单量443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8.2%,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8.3%,远远甩开韩国(21.9%)、日本(5.7%)。截至6月底,我国造船手持订单量2345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6.7%,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4.9%。
1-6月,我国出口船舶金额达到244.95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52亿元),同比增长18.6%;出口量3600艘,同比增长27.2%。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的89.6%、新接订单量的89.5%、手持订单量的93.2%。
整体来看,2025年全球新造船市场显著降温,干散货、油轮、气体船等主力船型订单量大幅回落,只有集装箱船“一枝独秀”。根据全球著名的航运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集装箱船新船订单达到201艘870万CGT(修正总吨),相当于全球新船订单的一半左右。中国船企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共承接134艘117万TEU,市占率约为61%。
【注:在造船业,载重吨和修正总吨是两种核心计量单位。前者衡量的是船舶的载货重量;后者是一个专门用于量化造船工作量和产能的指标,数值越高,通常意味着船价越高,所需工时越多,更能准确地反映船厂“真实”造船实力】
当前,集装箱船手持订单几乎被中韩两国船企包揽。在全球集装箱船手持订单TOP15的单体船厂中,韩国占据四席,分别是排名第4的HD现代重工、第8的HD现代三湖、第10的三星重工、第15的韩华海洋,分别持有39艘(240万CGT)、41艘(210万CGT)、26艘(170万CGT)、17艘(120万CGT)。
法国达飞是近几年来集装箱船新造船市场上最为活跃的集运巨头之一,今年初在HD韩国造船海洋订造了12艘1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由HD现代重工承建,预计2028年12月前交付。
这也是达飞在不到半年时间内第二次在HD现代集团订购大型集装箱船——去年7月订造了12艘155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总价值26.6亿美元,HD现代重工和HD现代三湖分别承建6艘,预计2028年6月前交付。
中国占据11席:位于江苏的新时代造船(73艘390万CGT)、新扬子造船(72艘340万CGT)、扬子鑫福(30艘220万CGT)、韩通赢吉重工(15艘120万CGT),位于浙江的舟山长宏国际(50艘300万CGT),位于辽宁的恒力造船(大连)(28艘220万CGT)、大连中远海运川崎(16艘120万CGT),位于广东的黄埔文冲(56艘120万CGT),以及上海三大船厂外高桥造船(42艘220万CGT)、江南造船(31艘200万CGT)、沪东中华(29艘170万CGT)。
前十名占据7席,民营船厂包揽前三。江苏新长江集团投资建设的长宏国际,是舟山首个百亿产值的船舶企业。今年2月份,与全球最大集运公司地中海航运(MSC)签署4+2+2艘22000箱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订单,与希腊船王乔治·伊科诺穆旗下TMS 集团签署10艘11400箱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
江苏泰州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和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拥有新扬子造船、新时代造船等13家规模以上造船企业,全球1/10、全国1/5的船舶在这里下水并驶向世界。
新扬子造船是扬子江船业集团核心子公司,近年来积极发力中型集装箱船(3000-8000TEU)等细分市场。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最大民营船企,扬子江船业具备建造全球最大24000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的能力。
新时代造船去年下半年重新回归集装箱船市场,斩获多笔大订单,截至目前手持订单量73艘、390万CGT。今年5月份,新建1座30万吨级干船坞的方案正式获得核准,这也是公司自2005年增设船坞后的第二次扩建,也是2013年以来中国首次批准新建大型船坞。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